中国唯一还在用的清朝钢轨,至今没有生锈,不由得让人感到惊叹,这便是汉阳铁厂铁轨。2012年,当工作人员对四川省万源市境内的万白货运专用线的一处铁路桥进行检修的时候,竟然吃惊地发现,在火车道护轨的内侧,竟然清晰地写着几个繁体大字“1902年汉阳铁厂造”。
护轨作为列车行驶时内侧两根平行钢轨,其主要职能是帮助防护火车轮的脱轨,经常在交道口以及桥梁等地方可以看见。
(资料图)
而这一段万白货运转运线的岁数同样也是不小,全长20公里的它还是在上个世纪1975年所修建的,因为资源紧张,使用以前的老铁轨也就不是一件新鲜事情,然而能够在如此崇山峻岭,继续为交通做出贡献,这些铁轨的品质却也是让人惊叹。
无独有偶,当时间来到2015年,陕西略阳县大桥上同样也发现了清代所制造的铁路。
如今铁轨的使用寿命,通常能够达到100年左右,然而在民清时期,因为生产条件和科技原因,大部分铁轨的使用寿命不过也只有30年左右, 就纷纷报废,或者沦为废铁出售,然而这些老而弥坚的轨道,至今还未生锈,根据专家所说,它们的价值也无法估量。
近代中国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汉阳钢铁厂。从清朝到民国,“汉阳造”也成为了一款驰名商标。 19世纪末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其中钢铁作为必不可少的材料,备受重视,因此到了1890年,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最初的汉阳铁厂成立了,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而最初创办的经费为246万两白银。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困难远远高过了张之洞的想象,经过洋务派的商讨和筹借,等到汉阳铁厂正式成立,已经花费了500万两白银。
而决定国家交通的铁轨,也成为了汉阳铁厂最先生产的目标,然而这项计划,却并非一帆风顺的。 在最初汉阳铁厂生产的设备设施,并没有达到生产铁轨的标准,再加上大冶铁矿提供的矿砂,含磷较高,导致生产出来的钢料根本不符合清政府对铁轨的要求,这导致汉阳铁厂出师不利。
一直到1896年,汉阳铁厂先是通过开发江西萍乡煤矿,使用马田炉改造了厂内冶炼设备,之后又先后向德国资本借贷,和日本签订了“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在资金技术准备完毕的情况下,钢轨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当时间来到了辛亥革命以前,此时的汉阳特厂已经有了先进的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一年-能够生产钢轨2万吨,毫不客气地说,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国产铁轨,绝大部分都是出自于汉阳铁厂之手。其生产标准,也和国际化有所接轨。
在抗战爆发后,汉阳作为武汉三镇之一,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铁厂也是源源不断地为前线送去物资,让人有些遗憾的是,在1938年,随着日军逼近武汉,除去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都被日军占领,最终在45年作为敌方产业清理。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中公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