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8 日,斗鱼发布了 2023 年 Q1 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斗鱼营收 14.83 亿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 1450 万元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 2580 万元,实现全面盈利。
斗鱼在财报中表示,该季度平台继续坚持 " 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 " 的发展战略,持续贴合游戏特点打造多元化的精品内容,围绕提升用户体验完善产品的互动性功能,构建了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消费场景,最终成功实现全面盈利。分析斗鱼季度盈利的背后的原因,在游戏价值论看来,是在降本增效之外,斗鱼选择了更加务实、更加长期可持续的运营思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降本增效 回归内容
先说说降本增效,实际上这一点从斗鱼的财报数据中很直观地可以看到。
今年 Q1 季度,斗鱼的消费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 51% 至 9070 万元;一般和管理费用从 2022 年同期的 9010 万元下降 33.6% 至 5980 万元;收入成本同比下降 15.8% 从 15.52 亿元至 13.07 亿元。
放眼过去的 2022 年,斗鱼的整体的各个方面的费用同样在做减法,2022 年,斗鱼在销售和营销费用、研发费用、一般和行政费用支出分别为 6.4 亿元、3.83 亿元、2.88 亿元,同比分别减少 32.84%、21.84%、23.40%。
而在斗鱼做着减法的同时,斗鱼的用户量并未有明显的下滑,比如今年 Q1 斗鱼的移动端 MAU 为 5020 万,这个数据远低于各项成本的支出减少比例。
斗鱼变得更加高效,斗鱼创始人、CEO 陈少杰也在电话会议中表示," 斗鱼为增强长期前景而采取的措施导致了暂时的下降,但有效加强了高质量用户群的稳定性,并且鼓励这类用户重返平台。"
降本的另外一面是增效,斗鱼将增效的这个点放在回归高质量内容上,斗鱼在今年以来,随着电竞赛事版权费用回归合理性,重新开始了对大型赛事的采买,比如 LPL。
相关数据显示,本季度斗鱼共转播超 20 场官方大型赛事活动,包括英雄联盟职业联赛 ( 以下简称 LPL ) 春季赛、王者荣耀职业联赛 ( 以下简称 KPL ) 春季赛、和平精英职业联赛 ( 以下简称 PEL ) 春季赛等。
依托于这些赛事,斗鱼配合制作了大量的衍生内容以及改善观看体验的举措,比如与 LPL 相关的王牌衍生节目《这场怎么说》《饭来》、在 KPL 中新增了第一视角直播间多屏观看功能等。从而带来的是斗鱼二路直播间日均 DAU 是 2021 年斗鱼直播英雄联盟春季赛同期的近 4 倍,观看时长也整体上升了 200%。KPL 春节赛用户观看时长增长超 50%,观赛人数增长 27%,弹幕量增加 51%。
除了这些顶级赛事,斗鱼依旧发挥了自己在自制赛事上的一贯传统,在 Q1 推出了近 80 场自制电竞赛事,这些顶级赛事与自制赛事帮助斗鱼维稳以及回流了最为核心的赛事型用户。
事实证明,斗鱼和核心赛事用户群体之间的粘性依旧极强,这些用户是斗鱼最稳定的基本盘,也是游戏直播当中最高质量的用户群体,随着这个群体的回流与稳定,斗鱼的业绩得到了直观的改善,这是过去这么多年斗鱼所积累下的优势之一。从短期到长期 斗鱼的运营思路变了
降本增效是斗鱼展现在台面上的,而在台面之下,是斗鱼整个的运营思路发生了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从注重短期的业务业绩,到注重长期的运营。
在电话会议上,斗鱼管理层也进一步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减少了为拉高收入而进行的一些促销活动,目的是改善平台的付费生态,让用户的付费更加健康,也优化了成本和费用结构。
钻粉体系背后,是斗鱼在新收入模式下的探索,是斗鱼根据平台用户的分类,针对性推出了主打陪伴型的平台会员业务以及主打游戏消费的游戏会员服务。这当中有着根本的运营逻辑的改变,长期陪伴的价值开始被斗鱼越来越看重。
针对不同游戏产品的个性化会员服务既满足了游戏用户对游戏内道具的需求,也进一步拓展了健康多元的营收渠道。第一季度,英雄联盟手游道具小店上线了限定皮肤、平台独家稀有 " 家园卫士 " 以及平台侧合作宝箱 " 牛气天选魄罗宝箱 " 等道具,活动期间超 27% 用户首次为平台付费。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得益于游戏特定会员服务带来的其他收入提升,斗鱼广告及其他收入为 1.14 亿元,实现了同比 66.6% 的增长。不同的用户在斗鱼找到自己想要的,而为此付费的门槛并不高,更加注重用户的长线且稳定的价值,这是斗鱼给我们看到的改变。
事实上,斗鱼从成立之初最为核心的 " 鱼丸 " 体系就是这个思路,也就是长尾效应,斗鱼在上市之后也因为各种因素开始向业绩而倾斜,而现在斗鱼似乎再次回到了升级之后的 " 鱼丸 " 体系当中。
注重稳定的长尾,斗鱼重新回归。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中公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